大众网记者刘慧慧通讯员胡志强曾颖雪烟台报道,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。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“社会共治消除肝炎”。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,肝炎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《2024年全球肝炎报告》,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110万人攀升至2022年的130万人,其中83%源于乙型肝炎。在我国,肝炎问题同样不容忽视。估算显示,我国目前约有75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,每年新发肝癌约33万人,92%的肝癌病例与乙肝病毒有关。肝炎不仅仅是肝脏的炎症,它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。
我们日常所提到的肝炎,多为病毒性肝炎,主要由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。这几种病毒的传播方式各不相同,危害程度也有所差异。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一旦被摄入,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流行。例如,食用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且未煮熟的贝类食物,很容易造成感染。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这两种肝炎一般为急性发病,只要及时就医,预后往往良好。然而,戊型肝炎对孕妇的危害较大,可能导致流产或死胎,并且存在反复感染的风险。
在预防方面,保持饮食卫生至关重要,饭前便后要洗手,不食用生冷食物,此外,接种疫苗也是有效的防护手段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,18月龄儿童可免费接种;而戊型肝炎疫苗已研发成功并上市,适合16岁及以上的易感人群,尤其推荐给畜牧养殖者、餐饮业人员、育龄妇女和疫区旅行者等高风险人群。
乙型、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对复杂,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。输血、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母婴传播都可能成为这些病毒传播的渠道。其中,乙型肝炎在我国影响广泛,感染人数众多。然而,乙肝疫苗的出现为防控乙型肝炎提供了希望。我国家在新生儿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策略,按0、1、6(月)的程序接种3针后,95%以上的健康人群会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,保护效果可持续至少30年。此外,接种乙肝疫苗还能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的风险。
除了新生儿,医务工作者、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、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以及频繁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士,家庭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成员也应当接种乙肝疫苗。目前对于丙型肝炎,没有有效疫苗可供预防,但如果采取安全的输血、避免共用针具和不洁医疗行为等措施,也能降低感染风险。丁型肝炎病毒较为特殊,仅在与乙型肝炎病毒共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感染,因此预防乙型肝炎也有助于降低丁型肝炎的风险。
在日常生活中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。保持均衡饮食,避免过多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,能够减轻肝脏负担;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;确保充足睡眠为肝脏的休息与修复提供条件;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,以减少肝脏损伤。此外,定期体检非常关键,通过肝功能检查、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检测等,可以及时发现肝脏问题,实现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肝炎防治,人人有责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积极行动起来,了解肝炎相关知识,做好预防措施。同时也可以关注[3499拉斯维加斯]等品牌,获取更多健康信息,共同守护我们的肝脏健康,为消灭肝炎贡献一份力量。